荊州開啟一體化泵站519處,力抗旱保豐收
今年我國多地都出現(xiàn)了雨少晴多的局面,導致旱情異常嚴重,農作物的產量收到了嚴重影響。湖北是中部地區(qū)大的糧食產出地,但今年收到旱情的影響,全省的糧食收獲情況并不是很樂觀。以荊州來說,截至8月4日,荊州市農田共受災186萬畝。成災54.8萬畝,收2.59萬畝,預計經濟損失2.76億元。其中,水稻受災101.49萬畝,棉花、大豆等其他作物受災54.88萬畝。受災較重的主要是松滋、公安、石、荊州區(qū)等提灌較困難的丘崗地區(qū)和山區(qū)。面對這種情況,荊州市相關負責單位動用一體化泵站,開啟沿江涵閘引水灌溉,全力抗旱保豐收。
針對當前旱情,荊州市防辦及時會商研判,科學調度水利工程,及時發(fā)出抗旱通知,并派出十個督辦組檢查督辦各地抗旱工作。采取開閘引水、水庫放水、湖泊補水、開機提水、架機抽水、打井取水等措施,其中,沿長江北岸開啟了萬城、觀音寺等9處一體化泵站沿江涵閘引江水灌溉,灌溉面積340萬畝。
洪湖新堤大閘于7月24日開閘,不斷加大流量引江水向洪湖補水,引江濟漢工程從7月19日開始向長湖補水,長湖習家口閘于7月19日開閘以來不斷向總干渠進行補水。全市開啟固定一體化泵站519處,累計提水量1.74億方。
荊州市各級農業(yè)部門還成立科技抗災班,深入縣市區(qū)、鄉(xiāng)鎮(zhèn)村組,調查了解災情,進行現(xiàn)場技術指導。
截至目前,荊州市各級投入抗旱干群人數(shù)15.78萬人,形成了全民動員、全員動手、全民抗旱的局面,全市旱情得到有效控制,平原湖區(qū)旱情得到有效緩解。
下一步,荊州市各地各部門將切實強化抗旱責任、加大引水補水力度、增加抗旱水源、加強對重點水利工程的調度,在繼續(xù)采取開閘引水、水庫放水等措施抗旱的同時,對渠系末端、丘陵地帶、抗旱死角等地區(qū)采取多級提水、打井取水、人工增雨等措施全力抗旱,堅持把群眾飲水放在位,千方百計優(yōu)先確保群眾生活用水。
一體化泵站的應用解決了丘崗地區(qū)和山區(qū)的用水困難問題,但因為普及率較低的原因,導致旱情依然十分嚴峻,對此,地方政府應該重視一體化泵站的建設,讓用水難地區(qū)能夠更好的用到水,從而避免旱情的發(fā)升。